最近,散仔最喜歡的專欄作家之一曹仁超,談論明年的選股策略時,特別提到科技股.散仔都想講一下.
在本港股票市場,散仔首先會把科技股按資本地域分為三類:中資,港資及台資.之後再以價值鏈分上,中,下游三類公司.當然還有其他分類方法.
整體來說,中資科技公司當然潛力無限,但明年是否介盈利爆發點,散仔抱有懷疑.台資具實力,但在原材料價格仍在上升,邊際利潤受壓,明年是否好的年頭?港資的要小心選擇,因工業股與科技股的界線相當模糊,市場給予的市盈率非常不同,而且混水摸魚的頗多.
最重要一點,不要以為公司名有科技兩個字就以為係科技股.在港交所中,公司名有"科技"字眼的公司就有65間.
長遠來說,散仔也看好中資的科技企業,但着眼的不是明年,而是三至五年之後.
當然,市場情緒不是散仔可以預料的.正如中移動的股價在科網狂潮後也大幅下滑.當年,散仔也非常看好中移動的潛力,但也在00年以68元沽售中移動,之後在17元購回.
總之,要有獨立思考啦!如果想保守一點,南韓ETF或台灣ETF都可考慮,因科技公司原素也不少.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